把时间花在心灵上__林清玄
把时间花在心灵上__林清玄
同伙带我去看一位珍藏家的珍藏,据说他珍藏的都是顶级的东西,随便拿一件来都是价逾万万。
我们穿过一条条的小路,来到一家不起眼的公寓前面,我心中正自纳闷,顶级的古董怎么会珍藏在这种地方呢?
珍藏家来开门了,延续打开三扇不锈钢门,才走进屋内。室内的灯光特别很是昏暗,等了几秒钟,我才适应了室内的光线,这时,才赫然看到整个房子堆满古董,多到连走路都要警惕,侧身才能前进。
到处都是陶瓷器、铜器、锡器,还有好多书画卷轴拥挤地插在大缸里,主人好不容易带我们找到沙发,沙发也是埋在古物堆中,经过一番整顿,我们才得以落座。
我不知道怎样才能形容那种感觉,古董过度拥塞,使人仿佛置身在垃圾堆中。我想到,任何事物都不能太多,一到“太”的程度,就可怕了。
我们都喜好蝴蝶,可是假如屋子里飞满蝴蝶,就不美了,再想到蝴蝶就会生满屋的毛毛虫,那多可怕。我们都喜好鸟,但鸟太多,也是会伤人的,希区柯克的名作《鸟》,那恐怖的情景想起来汗毛都要竖起。
正在出神的时候,主人端出来一个盘子,但盘子里装的不是茶水或咖啡,而是一盘玉。由于我的同伙向主人揄扬我是个行家,虽然我据实地极力否认,主人只当我是谦虚,迫不及待地拿他的珍藏要给我“鉴赏”了。
既是如此,我也只好一件一件地鉴赏,并极力地赞美,在说一块茶色玉时,我内心还想:为什么端出来的不是茶水呢?
看完玉石,我们转到主人的卧房看陶器和青铜,我才发现主人的寝室中只有一张床可以容身,其余的从地面到屋顶,都堆得密不通风。
虽然说这些古铜都是价逾万万,堆在一路却感觉不出它的价值。后来又看了几个房间,依然如此,最令我吃惊的是,连厨房和厕所都堆着古董,主人家已经很久没有开伙了。
古董的主人告诉我,他为什么选择居住在陋巷,是怕引起歹徒的觊觎。
而他设了那么多的铁门,有各种安全功能,一样平常人从门外窥探他的古董,连一眼也不可得。
同伙增补说:“他爱古物成痴,太太、孩子都不能忍受,移民到国外去了。”
古董的主人说:“女人和小孩子懂什么?”
我对他说:“你的古物这么值钱,又这么多,何不卖几件,买一个大的展示空间,让更多人浏览呢?如许,房子也不会连坐的地方都没有呀!”
他说:“好的古董一件也不舍得卖。”
他说:“而且那些俗人懂得什么叫古董?”
告辞出来的时候,我感到有一些悲哀,再怎么了不起的古董,都只是“物件”,怎么比得上有情的人?再说,为了占据古董,在世的时候担惊受怕,像囚犯困居于数道铁门的囚室,像乞丐住在垃圾堆中,又何苦?
何况,人都会脱离世界,就像他手中的古董夙昔的主人一样,总有一刻,会两手一放,一件也不能带走。真正的拥有,不肯定要占据,真正的古董鉴赏家,不肯定要做珍藏家;偶尔要浏览古董,到故宫博物院走走,花几十元门票,就能看到真正的稀世古物。累了,花几十元在三希堂喝故宫特选的乌龙茶,生活不是特别很是的满意吗?回到家,窗明几净,也不必要三道铁门来保卫,也不必要和无情的东西争位置,役物而不役于物,不亦快哉!
我们的生命如此短暂,有所营谋,必有所烦恼;有所执著,必有所约束;有所得,必有所失。
我们假如把时间花在财货,就没偶然间花在心灵。
我们假如日夜为欲望奔走,就会耗失本身的健康。
我们假如成为壶痴、石痴、玉痴、古物痴,就会忘怀有情世界的宝贵。
好好吃一顿饭、欢喜喝一杯茶,一日喜乐无恼、一夜安眠无梦,又是价值多少?
“百花丛里过,片叶不沾身。”那样的生活才是我们憧憬的生活,百花丛里是“有情”,片叶不沾身是“憬悟”。
误解与赞赏、指斥与赞颂,都像庐山的烟雨和浙江的潮汐,原来一物也无。
去年春天最好的春茶,放到今年也要失味,所以,今年要喝今年的春茶。
年年的春茶都好,我面前目今的这个粗陶茶杯也很好,古董、古物、钻石、珍珠,乃至统统的背负,留给那些乐意背负的人吧。
【赏析】
心灵被世俗的邪念填满,每小我都有太多舍不得放下的东西,所以许多人迷失了本身,找不到生活的真意。其实我们越是不忍心看着本身喜好的东西从手中溜过,我们越无法真正得到。偶然即使千方百计得到了,也仅仅是个情势而已。
林清玄的散文不刻意去运用某种修辞技术,而是以普通易懂的口头化语言来进行中国式的浅吟低唱,语言精美、清新而富有哲理,从而形成了本身独特的风格。
【作者简介】
林清玄,1953年生于中国台湾省高雄旗山。卒业于中国台湾世界消息专科黉舍,曾任台湾《中国时报》海外版记者、《工商时报》经济记者、《时报杂志》主编等职。1973年开始创作散文。1979年起延续7次获台湾《中国时报》文学奖、散文良好奖和报告文学头等奖、台湾报纸副刊专栏金鼎奖等。他的散文文笔流畅清新,体现了质朴、浪漫的情感,在平易中有着感人的力量。作品有散文集《莲花开落》、《冷月钟笛》、《温一壶月光下酒》、《鸳鸯香炉》、《金色印象》、《白雪少年》、《桃花心木》(入选人教版六年级下册第3课)、《在梦的远方》、《在云上》、《心田上的百合花》等。并且他的散文集一年中重印超过20次。